■ 文:余健集醫生
陳先生年過50,在飲食上從不節制而且缺乏運動,但他自覺身體並無不適,以為自己仍然健康。早陣子他如廁時發現小便帶有泡泡,於是向醫生查詢。
初期糖尿腎病變 病徵不顯
幫陳先生檢查後發現他的血糖已經超標,並且有高血壓,更糟的是出現腎病變,必須謹慎處理各方病情,才可避免惡化。
糖尿病是全身性的代謝疾病,影響細胞及器官的功能及結構,涉及的位置遍及全身,除了可導致腎微血管病變,還包括心血管、視網膜、腳部及神經系統等病變。很多病人像陳先生一樣,因為早期病徵不明顯,初期對糖尿病腎病變毫無感覺,直到有蛋白尿,而消瘦、面色蒼白及貧血等現象陸續出現,才驚覺病情已屆中期。
腎衰竭或需換腎保命
許多的末期腎病變個案都有糖尿病,可見糖尿病與腎病變息息相關。腎臟是維持生命的重要器官,負責排走身體內的有害物質,並協調身體水分、酸鹼度、血壓及電解物等,若出現病變導致末期腎衰竭,就需要以血液透析(洗血)或腹膜透析(洗肚)來幫助排走身體廢物,甚至要移植腎臟才可保命。
由糖尿病出現至併發腎病變一般歷時數十年,然而病人如果同時有高血壓,器官衰退速度就會加倍,可能在10年甚至幾年間便惡化。高血壓與腎病變可說是難兄難弟,血壓長期高居不下可令腎臟情況更壞,形成惡性循環。不過病人不必過分擔心,只要及早控制病情未必會演變出腎病變。
及早治療或能逆轉病情
糖尿病與高血壓是密不可分的,兩者都屬於代謝綜合症,所以病人應同一時間控制兩個疾病,勿讓兩症互相拖累。病人的首要目標是將糖化血紅素(HbA1c)保持在7%以下,血壓指數低於130 / 80毫米水銀柱(mmHg),從日常生活入手包括保持健康飲食,奉行多菜少肉、低鹽、低糖及低脂的原則。此外亦要進行適量運動,建議是每星期五天每天適度的運動30分鐘。
不過有研究指出,如果病人單以改變日常習慣去控制病情通常很難成功,畢竟成年人已有既定的行為及想法,很難在短期內大幅度改變。
所以藥物便成了重要一環,病人改變生活習慣之餘應按醫生指示定時定量服藥。糖尿病藥物可控制血糖指數,二型糖尿病人須按狀況選擇控糖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,至於血壓藥物可令血壓水平保持平穩,有時病人須要共同使用兩至三種藥物才可有效控制病情。
要是病人已開始出現腎病變,在早期亦可使用藥物減慢腎衰竭的速度。現時有藥物可同時處理高血壓及腎病變而且副作用大大減少,例如血管緊張素類藥物就比其他降血壓藥更能針對病人需要。糖尿病、高血壓與腎病變都可一步一步地侵蝕健康,抗病關鍵其實就在於病人願意積極面對配合治療,愈早處理愈能減少對身體的損害,甚至可以逆轉病情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