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文:梁琳明醫生
「哎,好痛啊!」長者經常受痛症困擾。我們不時聽到身邊的長者投訴關節痛、周身骨痛、頭痛、心口痛……林林種種的痛症不單困擾長者,身邊的照顧者也深感壓力。其實一些屢醫無效或是找不出原因的痛症,很可能和情緒病有關。如能雙管齊下同時治療身體和情緒問題,能更有效地控制甚至治癒痛症。
抑鬱症 愈痛愈傷心
長者由於身體退化特別容易有痛症問題。如果這些痛症沒有處理好,長期的痛楚煎熬會令長者情緒低落、活動能力下降,嚴重的會導致抑鬱症;另一方面,抑鬱或焦慮的情緒會加劇痛楚的程度,形成惡性循環。
臨床上不少長者會以錯誤的方式面對痛症,有的因為怕藥物傷胃而不吃止痛藥;有的因為痛症影響活動能力而覺得自己「無用」,擔心成為家庭的負累;更有一些諱疾忌醫一味死忍,結果嚴重影響自己的情緒或日常生活。有時候照顧者或醫生的冷待,一句「人老了退化是無可避免的,係會痛,無辦法喇!」也會令長者意志消沉感到無助。對於這些抑鬱與痛症並存的病人,除了要正確處理痛症外,一些抗抑鬱及焦慮藥物可有助纾緩痛楚,尤其對神經痛如「生蛇」(帶狀疱疹)後的痛楚,效果更為明顯。
焦慮症 愈怕愈疼痛
「醫生,媽媽這星期已看了三次醫生還是覺得痛,怎辦?」不停看醫生是患焦慮症病人最常見的表現。焦慮症往往令患者聚焦或放大了身體的不適,包括痛症,所以一般人認為輕微的疼痛對他們來說變得十分嚴重,需急急看醫生,可是有時看了醫生卻擔心藥物有副作用所以不肯服藥。
焦慮症的成因有很多,本身性格緊張的人患上的機會較大,部分疾病如柏金遜症、慢阻性肺病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都較易患上焦慮症。原因是疾病本身或用來醫治疾病的藥物都會使人有焦慮的徵狀,如心悸、氣喘和頭暈。
身心症 身與心的失衡
身心症亦是長者常有的毛病,有時是因為看見身邊的親友突然患上大病。病人的情緒看起來沒有受困擾,各項身體檢查亦正常,可是卻出現多種身體不適如心悸、心口翳悶、呼吸快而淺、頭暈、痛症,也有些病人出現胃腸道不適如胃痛、腸易激綜合症等。病人往往以為是其他嚴重疾病的徵兆,可是多番檢查仍找不出原因。除了藥物外身心症可以利用運動來改善,例如「香
港中文大學陳慧慧基金身心認知運動中心」就設有個人化身心運動(Mind-body Exercise)治療,幫助患者放鬆情緒改善身心症的症狀。
對於患有情緒病的長者,照顧者應多加關心、體諒,切忌說,「這是你的心理作用,根本沒有這麼痛。」因為他們的痛楚不是幻想出來的,而是情緒問題令他們的痛楚加倍。有時候我們會見到長者變得暴躁,其實這往往是由痛症引起,尤其是男性較為剛強不肯示弱,較易用暴躁的方式來表達。一些長者(尤其有認知行為障礙、表達有困難者)不停叫喊甚至攻擊照顧者,往往也是痛楚使然。如一位患有褥瘡的認知行為障礙長者日夜叫喊,更攻擊為他洗傷口的照顧者。原來他是因為痛楚而大叫,洗傷口時痛不可忍便出手。如果在洗傷口前使用合適的止痛藥,他的行為便變得平靜了。
Comments